针对气动调节阀在核电厂的应用及工作原理进行了简单介绍,并根据其在机组调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讨论和分析,确保其在核电厂运行中的安全性。
气动调节阀在核电厂的核岛主辅系统及三废系统、常规岛及BOP系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须满足耐高温高压、耐腐蚀、抗辐照、以及抗震等其中若干特殊要求的核级或非核级设备,在工艺过程中对流量、压力、温度、液位等工艺参数进行远程自动控制,保证工艺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生产,对核电厂的核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针对气动调节阀在核电厂的调试、运行、维护等实际应用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1.1、气动调节阀的结构及类型
气动调节阀由气动执行机构和阀体以及附件三部分组成。气动执行机构分为薄膜式和活塞式;阀体按其行程可分为直行程和角行程两种,按其结构分为直通单座阀、直通双座阀、套筒阀、角形阀、隔膜阀、蝶阀、球阀,按阀芯的流量特性分类有直线型、等百分比型、快开型、抛物线型等,按调节形式分为两位式、断开型、调节型、切断调节型,按安全失效模式分为故障开、故障关、故障保位;附件包括定位器、E/P电气转换器、过滤减压阀、流量放大器、手轮机构等。
1.2、气动调节阀的工作原理
气动调节阀是以气动执行机构与阀体组成的各类气动控制阀门,它以干燥洁净的压缩空气为动力源,以气缸或薄膜气室为执行器,并借助于电气阀门转换器/定位器、电磁阀、空气过滤减压阀、限位开关等辅助部件,当转换器或定位器接收来自控制器或控制系统中4mA~20mA弱电信号,输出20kPa~100kPa气压信号来使气动执行机构平衡气室气体压力与弹簧力,从而使阀杆带动阀芯移动,改变阀芯与阀座的通流面积完成对阀门开度调节,通过改变介质流量最终实现对压力、温度、流量、液位等工艺参数的精确控制。
气动调节阀在使用之前,重点通过对弹簧预紧力、中性点、E/P转换器、定位器等的调试来满足阀门的行程、阀门位移线性、开关时间、泄漏量等性能指标。调试前,(1)工艺管道必须严格的吹扫合格;(2)手轮机构应处于“释放”位置;(3)检查减压阀供气压力是否达到供气要求。
2.1、预紧力(BenchSet)调整方法
2.2、中性点(NEUTRALPOINIT)的设置
中性点就是手轮调整到不影响自动调节的位置,它可能是一个点也可能是一个区,中性点设置过高引起内漏,设置过低容易导致流量不足。通常阀门隔离或自动失效情况下,往往可以通过破坏气动调节阀的中性点来实现阀门的全开、全关或保持某一开度。通常的中性点设置只需把手轮滑块的中性点指针对准标尺上的中性点标线即可,也可以通过手感进行调节“,失气开”的气动阀中性点设置,应使气动阀置于失气全开位置,手轮顺时针朝关的方向旋转直到感觉到阻力说明手动杆达到导套下止位,然后再逆时针朝开的方向旋转1/2圈即可“;失气关”的气动阀中性点设置,应使气动阀置于失气全关位置,手轮逆时针朝开的方向旋转直到感觉到阻力说明手动杆达到导套上止位,然后再顺时针朝关的方向旋转1/2圈即可;调到中性点位置后用手轮杆锁紧器锁紧。
2.3、电气转换器(E/P)的校验
2.4、阀门定位器的校验
< 3、调试过程中常见问题分析
调试过程中,针对调试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阀门内漏、外漏、开关时间不合格、开关不到位等问题,将其气动调节阀所存在的问题的原因主要分为控制元件故障、执行机构故障、阀体故障。
3.1、控制元件故障
为了保证气动调节阀满足稳、准、快的要求,解决由于阀位反馈测量不准或气动阀门定位器故障引起的控制器开度与阀门开度不一致问题,须对气动调节阀进行整体性调校验证,控制器将输入信号平稳地按增大和减小方向输入电气转换/定位器,测量各点对应的阀门开度(行程)是否满足控制要求。主要分为5个关键调校点:0%、25%、50%、75%、100%开度进行验证,通过相应的调节机构分别对0%开度和其它开度进行整定,使手操器或DCS系统开度与现场阀门开度一致。由于无法确定调节阀的实际行程值,始点和终点两个关键点必须调准,不然会导致阀门关闭不严导致内漏发生或调节精度不够。其中作为阀门控制附件的电/气阀门定位器实质是电/气转换器和气动定位器的组合仪表,将电信号转化成气压信号,然后转化成执行器的位移,并且可以通过阀门位移反馈使阀门按照控制要求达到目标开度,根据问题重点检查气室管路泄露、节流孔堵塞、挡板位置及光洁度、电磁线圈是否断线、零点量程调整是否正确、调零弹簧是否变形、凸轮及反馈杆安装位置、正负极接线是否正确等。
3.2、执行机构故障
气动执行机构要求既要有足够的推力,同时死区又较小,它要克服阀塞的不平衡力、阀门关闭等级要求的阀座负荷、填料及阀内件摩擦力等各种阻力。气动执行机构分为薄膜式和活塞式,薄膜式主要有膜室、膜片、弹簧、推杆、弹簧调整件、限位装置、手轮机构等零部件组成,其结构简单、工作可靠,薄膜式气动调节阀通常安装在要求反应速度快的小口径管道上,故障时重点检查膜片、密封环、紧固推盘、阀杆紧固螺栓、膜室螺栓、弹簧及预紧力、阀杆光洁度以及弯曲度、执行器工作气压;活塞式主要由缸体、活塞、密封环、阀杆、手轮机构等零部件组成,其具有控制阀门的开关可提供较大行程、可提供足够所需关闭力、具有一定开关速度,与薄膜式相比,执行机构允许操作压力更高,因此输出推力大,一般安装在口径较大且反应灵敏的管道上,但价格也较高,故障时主要检查活塞密封环、缸体内壁、柱塞推杆是否磨损、执行器工作气压、气室密闭性、阀门行程。
3.3、阀体故障
故障时主要检查的内容:阀体内壁的耐压、耐腐蚀情况;阀座因螺纹内表面腐蚀使其松动或冲坏;阀芯因腐蚀、磨损引起的松动;膜片、O形圈、密封垫的老化、破损;密封填料的老化、干涸引起的破损。